本报记者 李传敏
“孩子是你们当初爱情的结晶,而不是现在离婚的负担。”近日,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湾岭法庭民族婚姻家庭教育学堂里,该庭庭长刘慧静对闹离婚的一对夫妻推卸抚养孩子的行为谴责道。双方在刘慧静的反复调解下,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,达成调解协议,明确了孩子的抚养权等问题。
传统民族文化与现行法律相结合,如何巧妙调解婚姻家事纠纷?湾岭法庭以法律法规为主、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辅,注重实质性化解婚姻家事矛盾纠纷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。近日,该法庭被授予海南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先进典型荣誉称号。
加强诉源治理
推进家事审判改革
“我们已经分居,我只想和他做个了断。”与丈夫闹离婚的女子杨某向刘慧静表示,丈夫谭某工作不稳定,不能承担起养家的责任,她想只身一人离开这个家。
刘慧静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,这对夫妻结婚9年,育有一个孩子。女方一心想分开,甚至到外地打工。男方则不想失去女方,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。
然而,男方看到女方铁了心要离开他,便拿孩子“赌气”。双方在孩子抚养权及抚养费的问题上互相推诿。
刘慧静与调解员就双方的离婚问题多次进行调解,均未成功。
1月15日,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沟通调解,刘慧静再次约定矛盾双方来到特色民族文化陈列室进行交流。
“孩子该由谁抚养,并不是你们双方互相推卸责任,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。”刘慧静耐心劝导双方要秉承民族婚姻里的优良传统,不要将双方存在的问题让孩子来承受。
经过沟通,双方回忆起昔日初为父母的点滴,终于在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。
刘慧静告诉记者,为了加强辖区内的诉源治理工作,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,提高家事纠纷案件的审判质效,湾岭法庭在处理婚姻家庭类纠纷工作中推行“圆桌式”审判方式,不断优化家事审判庭,营造温馨的交流环境,充分发挥对问题家庭的治愈功能以及对未成年人、妇女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功能,促进家庭和睦、社会和谐。
婚姻教育学堂
调解“加速度”
刘慧静介绍,当事人到法院诉请时,在参观婚姻教育学堂过程中唤起双方当事人组建家庭时的初衷,帮助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态度及婚恋观念,辅导各阶段的夫妻如何正确处理爱情、婚姻、责任等家庭问题,减少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现象的发生,为辖区群众的婚姻家庭矛盾筑起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据了解,琼中法院在全县选聘特邀调解员,组建懂乡音、知民意、有公信、精法律的“双语”多元调解队伍。同时,实施“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员+擅长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”结对调解模式,在充分照顾当事人个人隐私的前提下,通过调解员沟通和方言沟通,双管齐下消除隔阂感、陌生感,主动化解民间纠纷。
“民族婚姻家庭教育学堂的成立,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家冲动解除婚姻,而且能高效调解婚姻家事案件。”刘慧静认为,从离异当事人家庭的权益出发,关注离异家庭中儿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,进一步完善学堂的功能性,更有利于大部分家庭矛盾纠纷能从源头上及时高效化解。
版权所有:中视央媒-法治网 备案号: 琼ICP备18003300号 邮箱:867138298@qq.com 特别声明:公益性网站 若有侵联必删